
发布日期:2025-03-07 16:40 点击次数:84
作者:邢妍妍
最近,教育部在春季学期开展部署2025年“校园餐”管理重点任务,强调要建立常态长效机制,全面查缺补漏,保障师生校园餐安全。其中提到,要夯实中小学校主体责任,重点强化校长“第一责任人”意识;紧盯食材采购、配送、查验、贮存、加工制作等关键环节,加强规范化、精细化管理,严格执行经费管理制度,健全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强化督学监督,畅通师生意见反映和投诉机制,推动中小学校普遍成立膳食监督家长委员会,强化家长监督作用等。
校园餐是否安全营养,孩子们在学校吃得是否干净卫生,一直都是社会的普遍关切。在很大程度上,校园餐承载的不只是果腹之需,更是校园环境是否足够全面和健康的试金石。那些能让孩子们在食堂认真吃饭、在操场肆意奔跑的校园,那些能真正重视学生身体健康、守护学生们“舌尖安全”的校园,才是家长和社会共同期待的教育场景。
此前,有不少学校实行校领导陪餐制度,受到不少好评。校领导通过陪餐,对食堂饭菜的口感、卫生状况及营养搭配情况都能有更为直观清晰的了解,进行实时地监督和反馈。此次对校长作为“第一责任人”意识的再次强化,则让校园食品安全的治理逻辑更为清晰——校长不仅是教育管理者,更是食品安全的守护者,这种责任捆绑机制或许会倒逼出更为严谨的管理闭环,未尝不是个值得期待的尝试。
此外要看到,从食材采购、配送、到贮存制作,校园餐涉及的环节复杂繁多,但凡其中有一个环节出差错,都有可能影响到最终的食品安全。在这方面,很多学校都有值得推广的经验。比如,有的学校引入智能监控系统,开发“家长巡查APP”,可以实现后厨360度实时监督。有学校开通数字食堂平台,整合食材溯源、智能预警、远程监管等功能,实现了从“事后查处”向“事前预防”的转变。而这些技术创新,也正在重构着校园餐的安全边界。
一餐一食,却远不是小事。从校长陪餐到家长监督,从智能监管到家校共同监督,政策的设计既要有刀刃向内的勇气,也要有润物无声的智慧。当用最严谨的标准、最透明的监督、最温暖的责任去管理校园食品安全时,守护的其实不仅仅是孩子们的健康,也是在守护一份责任。
有数据显示,自2024年5月全国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开展以来,全国各地共投入103亿元改善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覆盖率达到98.5%。专项整治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国采用食堂供餐的中小学校16.73万所,占比70.75%。
校园餐是生活餐,也该是良心餐。期待这次专项整治能成为深化校园食品安全改革的突破口,让每一份校园餐都飘散着安全和温馨的味道。
Powered by 足球看盘十大口诀图片大全高清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